我们都知道,超加工食品(ultraprocessed foods)不是最健康的选择,但其实它们对身体的影响也不都一样。这主要取决于加工的程度和目的。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有些超加工食品其实对身体还有点好处。
2024年9月,一项发表在《柳叶刀·区域健康——美洲》期刊上的研究,被认为是目前关于“哪些超加工食品危害最大”的最全面研究之一。该研究调查了超过20万名美国成年人的饮食习惯,并分析哪些类型的饮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升相关。
结果显示,摄入超加工食品最多的人群,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了11%,患冠心病的风险则增加了16%,相比之下,摄入最少这类食品的人风险更低。
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另一项更大规模的分析,涵盖了约125万名成年人。结果类似:超加工食品摄入多者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风险上升,而且中风风险也增加了9%。
其中,有两类超加工食品被认为是“健康杀手”:
- 含糖饮料(如汽水、果汁饮料等)
- 加工肉类、家禽及鱼类(如香肠、培根、腊肉、鱼丸等)
相对而言,一些超加工食品反而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下降有关,包括:
- 早餐谷物
- 调味酸奶
- 冻酸奶
- 包装小零食(如爆米花、苏打饼干等)
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:这项研究并不意味着这些食物直接“导致”疾病,它们之间只是存在关联性。
事实上,已有许多关于超加工食品的研究指出,加工肉类和饮料尤其容易增加健康风险。
2025年8月,发表在《自然·医学》期刊上的最新研究还发现,富含超加工食品的饮食会阻碍减肥。该研究追踪了50位参与者,分别给予两种饮食方案:一种以超加工食品为主,另一种则以低加工或天然食物为主,两种饮食都符合英国营养标准。结果发现:
- 吃低加工食物的一组,平均体重下降2%
- 吃超加工食物的一组,仅下降1%
此外,低加工饮食组还出现了更多脂肪减少、更少的食欲冲动,及可能更低的心脏病风险。
什么是“超加工食品”?
超加工食品指的是那些经过高度工业化处理,原始食材已经被大幅改变、甚至仅剩下其提取物的食品。
根据2019年发表在《公共健康营养》期刊上的一篇评论文章,超加工食品被定义为:“由油脂、糖、淀粉、蛋白质分离物等加工食品成分,经过工业配制而成的产品。这类食品几乎不含完整的原材料,通常还添加了香精、色素、乳化剂及其他‘cosmetic’添加剂。”

注册营养师、Culina Health创始人Vanessa Rissetto表示,超加工食品的显著特点包括:“含有大量添加剂、色素、香料……它们的设计目的是延长保质期、防止腐坏、提升便利性、改变口感和质地。”
她还指出,这些食品往往被有意设计得容易让人上瘾,其中会添加大量的糖、脂肪和盐。
常见的超加工食品包括:
- 各类肉制品:火腿、鸡块、热狗等
- 薯片、汽水、工业面包、糖果
- 素肉、素奶酪
- 其他包装即食食品
如何区分“全食物”“加工食品”和“超加工食品”?

加工食品(Processed Food):
这类食物只是对原始食材进行了一定的加工,目的是提升保存性或风味。比如加入盐、糖或其他添加物。常见例子包括:
- 果汁、精制面粉
- 罐装鱼类和豆类
- 鲜面包、奶酪
- 切好的蔬菜水果等
Rissetto补充说:“比如腌制的罐头蔬菜或肉类,也被归为加工食品。”
全食物(Whole Food):
顾名思义,全食物是几乎未加工或只经过极少加工的天然食物。其特点是保留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营养密度,包括维生素、矿物质和膳食纤维。常见例子包括:
- 燕麦片(steel-cut oats)、各种完整的水果和蔬菜
- 生坚果、原味种子
- 全谷物(如藜麦、野米)
- 干豆类、扁豆
- 富含脂肪的野生鱼类、瘦禽肉或红肉
- 原味酸奶等
为了便于理解,Rissetto举了“酸奶”这一食品的例子:
- 全脂原味酸奶(Whole milk yogurt)属于“全食物”
- 低脂酸奶(Low-fat yogurt)属于“轻加工食品”
- 加了甜味剂和香料的酸奶则属于“超加工食品”——尽管它并不是完全没有营养,但它的配料已经远离了天然形态。

吃超加工食品对健康有什么影响?
偶尔在看球赛时吃几口玉米片,或饭后来一块超市买的曲奇饼,其实不会对你的整体健康造成太大影响。但如果这类食品成为你日常饮食的主角,那么研究表明,身体和心理健康可能都会受到不良影响。
一项于2024年2月发布的研究发现,食用超加工食品可能导致多达32种严重健康问题。
心理健康受损
2022年发表在《公共健康营养》期刊上的一项横断面研究发现,那些摄入超加工食品最多的人,更有可能出现轻度抑郁和焦虑天数增加的情况。研究人员认为,这种负面影响可能与超加工食品中生物活性添加剂含量高、必需营养素含量低有关。
2023年8月《情感障碍杂志》(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)上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,大量摄入超加工食品与抑郁症状有关,尤其是在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。
营养师Vanessa Rissetto指出:“如果你长期吃这些加工食品,感觉不好、睡不好,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进一步影响健康。”
癌症及其他致命疾病风险上升
《英国医学杂志》(The BMJ)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,男性食用超加工食品越多,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,增长幅度高达29%。其中,摄入最多超加工食品的男性,主要食用的是各类“即食肉类、禽类或水产品”。
BMJ的另一篇研究还发现,高频率摄入超加工食品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有关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增加。
此外,肥胖、心脏病、非酒精性脂肪肝和早亡等健康问题,也都和超加工食品摄入过多有关。
超加工食品吃多少才算“安全”?
越来越多的研究明确表明:摄入越多,风险越高。换句话说,偶尔吃点超加工食品问题不大,但当这类食品取代了富含营养的全食物时,问题就会显现出来。
一个简单的健康原则是:饮食中85%以营养密度高的食物为主,剩下15%可以作为灵活空间,允许一些“放纵”。
Rissetto建议:“尽量选择全食物,减少对方便食品的依赖。提前规划饮食,这样你就不会随手拿不健康的食品了。少即是多——成分越少越好,多看看标签。你可以偶尔吃超加工食品,但要记住——吃什么很重要,别忽视这一点。”
如何避开超加工食品?
对于很多人来说,完全避开超加工食品并不现实——无论是预算、时间还是生活节奏。因此,重点是学会判断加工程度和营养价值。
比如,有些健康谷物和全谷类产品可能也属于“超加工”,但它们依然含有重要的微量和大量营养素。
即便是同一种食物,不同来源的加工程度也不一样。比如一个汉堡:
- 自己在家做的汉堡
- 超市冷冻汉堡
- 快餐店的汉堡
营养结构和添加剂含量都可能大不相同。
如果你想减少超加工食品的摄入,尽量避开以下这些特征的食品:
- 配料表特别长,含有你家厨房里根本没有的材料,如色素、防腐剂、增稠剂等
- 已被去除膳食纤维的食品
- 高热量、高脂肪、高糖或高盐的食品
- 特别便宜、方便、易于准备但让人“停不下来”的食品
常见的超加工食品有哪些?
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的超加工食品数不胜数,以下是一些最典型的例子:
- 重组肉制品:火腿、热狗、鸡肉香肠、鱼条、鸡块等
- 薯片、冷冻薯条、糖果
- 超市买的曲奇饼干、精制谷物椒盐卷饼
- 汽水等软饮
- 工业面包、加糖早餐谷物、蛋糕预拌粉等
哪些超加工食品最该避开?
不是所有的超加工食品都“同样有害”,一些研究已经对不同类别的超加工食品进行了区分。下列几类食品被发现与更高死亡风险相关:
- 各类“即食”肉类、禽类和海鲜制品
- 人工或含糖饮料(如汽水)
- 超加工早餐食品
- 奶制甜品类(如雪糕、奶油甜点等)
END


二手市场|房屋租赁|求职招聘|地产买卖
留学申请|生活问答|商务推广
添加费城LIVE小管家微信号phillyliveco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