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普大学(Temple University)近日宣布,将逐步终止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(CSC)的合作项目。过去两年,该项目每年为天普输送约25至35名中国学生。

这一决定源于今年7月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(由共和党主导)向天普大学发出的一封警告信,称该奖学金项目存在“国家安全隐患”。

委员会主席、密歇根州共和党议员约翰·穆勒纳(John Moolenaar)在信中写道:
“CSC purports to be a joint scholarship program between U.S. and Chinese institutions; however, in reality it is a CCP-managed technology transfer effort that exploits U.S. institutions and directly supports China’s military and scientific growth.”
信中还要求天普提供相关文件,并回答十多个问题,包括:CSC资助的学生是否参与过美国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,以及CSC或其他中国机构是否对天普提供额外资金。

天普校长约翰·弗莱(John A. Fry)在校内通告中表示:
“尽管我们相信该项目在启动时完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,但在全面审查后,我们决定逐步终止该项目。”
虽然不会再招收新学生,但已在读的学生仍可完成学业。
据该委员会发言人透露,其他一些高校也已终止或正在终止类似合作。达特茅斯学院(Dartmouth College)在收到信件前就已决定结束该项目;圣母大学(University of Notre Dame)今年早些时候启动了退出进程;田纳西大学则已终止项目。
根据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,2023-24学年,共有277,398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,仅次于印度。
天普大学在2023年与CSC建立合作关系,为中国硕士及博士生提供奖学金,首批学生于2024年秋季入学。该项目的宗旨是推动文化与教育交流,扩展天普的国际教育承诺。
不过,美国政府对中国学生和学者的审查早已持续多年,自特朗普任内起更趋严格。
社会担忧与反响

亚裔维权人士、文森特·陈研究所创始人夏明珠(Helen Zia)指出:
“这是在不断削弱对任何有中国背景人士的信任,最终的目标似乎是让美国不再有中国学生。”

她还提到,近年来类似事件频发。例如,西北大学一名华裔神经科学家吴简(Jane Wu)实验室在调查中被关闭,虽未被起诉,但她于2024年自杀身亡,其家属已起诉学校。

天普大学物理学教授席晓星(Xiaoxing Xi)也评论称,他对学校没有更早终止项目并不意外。
“长期以来,FBI视中国学者和学生为‘非传统情报收集者’,指控他们为中国窃取知识产权。我不会惊讶如果未来美国彻底没有中国学生。”
席教授本人曾在2015年被美国政府指控为中国从事间谍活动并被捕,随后指控被撤销,但他的学术生涯和生活已受到巨大打击。此后,他持续发声反对对华裔科学家的“错误间谍指控”,并已对联邦政府提起诉讼。
他在2024年接受采访时直言:
“政府可以随意曲解事实来起诉某人,即便你什么错都没做。这让我们对科研工作充满恐惧。”
这类事件反映了中美关系中“教育合作”的缩影,未来几年中国学生的留学道路可能更复杂、更昂贵,但教育交流不会完全停止,只是会变得更谨慎、更多元。
- 教育与政治的交织
从表面上看,这是一个奖学金渠道的调整,但背后其实是中美关系紧张背景下的“外溢效应”。教育本该是最开放、最中立的交流领域,但如今也逐渐受到政治和安全框架的限制。 - 对中国学生的直接影响
对个体来说,失去 CSC 渠道并不意味着不能去美国读书,而是奖学金机会减少、自费压力更大。对于一些依赖资助的优秀学生,这可能直接改变他们的留学选择。 - 美国高校的矛盾心态
美国大学一方面高度依赖国际学生(尤其是中国学生)的学费和学术贡献,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顺应政策压力收紧合作。这种矛盾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加剧。
- 更广泛的趋势
这或许只是一个开始。类似情况如果持续,中国学生可能会更多地转向英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新加坡等地,美国的吸引力可能在逐步削弱。
- 值得警惕的一点
“把中国学生视为潜在风险”的氛围,其实对很多普通学生和学者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,也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。这对中美之间的互信与理解是一个伤害。
END


二手市场|房屋租赁|求职招聘|地产买卖
留学申请|生活问答|商务推广
添加费城LIVE小管家微信号phillyliveco
